•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 首页
  • 实验动物资讯
    • 通知公告
    • 行业新闻
    • 行业知识
  • 实验动物管理
    • 政策法规
    • 质量标准
    • 许可证查询
    • 质量合格证
    •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 资料下载
  • 实验动物产业
    • 产品供应与技术服务
    • 产品与服务需求
    • 机构与企业
  • 实验动物专家
    • 国家专家
    • 省外专家
    • 省内专家
  • 平台共建单位
有效许可证
机构与企业
产品供应与服务信息
专家人数
  • 实验动物资讯

  • 通知公告
  • 行业新闻
  • 行业知识
    • 实验技术
    • 饲养技术
    • 书籍推荐
行业新闻
  1. 首页
  2. 实验动物资讯
  3. 行业新闻
Nature:什么时候吃也很重要
更新时间:2012-11-16, 来源:-1429

来源:生物通    

脂肪细胞能储存多余的能量,并将这报告给大脑。在最新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宾州大学Perelman医学院的一个研究组发现脂肪细胞中一种称为Arntl(也被称为BMAL1)的时序基因被去除之后,会导致小鼠变得肥胖,并且引起这种夜间活动的动物饮食规律发生紊乱,这一发现揭示出了人类肥胖的复杂病因。

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Georgios Paschos博士,他表示,这项研究获得了两个方面令人惊讶的发现,“第一是我们发现从食物消耗向小鼠其它休息时间的温和转变有利于能量储存”,“这些小鼠由于没有更多的热量消耗,因此变得肥胖。”事实上,宾州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在正常小鼠中复制这种缺乏时序的小鼠食物消耗新模式,也发现正常小鼠也变胖了。

这种在小鼠体内发生的行为变化与之前发现的人类夜食症候有些相似,所谓夜食症候(night-eating syndrome)是由宾州大学Albert Stunkard最初于1955年发现的,这种疾病也与肥胖有关。

另外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就在于分子时钟本身。传统观点中,外周组织中分子时钟通常被认为是跟着大脑SCN区域的“主时钟(master clock)”指令行事,就像是乐队跟随着指挥的要求演奏一样。“虽然我们早就知道,外周组织中的分子时钟有一定的自主能力——就如同打击乐手没有指挥也可以拍鼓,但是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发现这种敲击的行为本身也会影响到指挥”,领导这一研究的Garret FitzGerald说。

每天摄入食物受到一些下丘脑基因的振荡表达调控,这些基因能诱导或抑制食欲。研究人员发现,当脂肪细胞中的这种分子时钟被阻滞,那么这种下丘脑节律性就会被打乱,促进非正常摄入时间中的食物消耗,这种非正常时间对于人类来说就是夜晚,对于小鼠来说就是白天。

而且如果一种动物的常规生活节奏受到破坏,那么代谢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对于上夜班的人,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就会增加,而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同样也有较高的肥胖风险。此外睡眠少也意味着健康男性和女性体重增加。

平衡法

要想平衡体内能量水平,就需要整合中央神经系统和外围组织,如肝脏和心脏中的多重信号,脂肪细胞不仅能存储和释放能量,同时也可以与大脑沟通,通过瘦素交流有关储存能量的数量。当分泌瘦素时,就会引起更多的能量被消耗,并通过下丘脑通路影响饮食。

 

上一条:我国绘制并破译世界首例双峰驼全基因组序列图谱
下一条:“2012年第2期四川省实验动物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培训班”顺利举办
友情链接

科技部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政务服务网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库

中国实验动物协会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 邮编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