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 首页
  • 实验动物资讯
    • 通知公告
    • 行业新闻
    • 行业知识
  • 实验动物管理
    • 政策法规
    • 质量标准
    • 许可证查询
    • 质量合格证
    •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 资料下载
  • 实验动物产业
    • 产品供应与技术服务
    • 产品与服务需求
    • 机构与企业
  • 实验动物专家
    • 国家专家
    • 省外专家
    • 省内专家
  • 平台共建单位
有效许可证
机构与企业
产品供应与服务信息
专家人数
  • 实验动物资讯

  • 通知公告
  • 行业新闻
  • 行业知识
    • 实验技术
    • 饲养技术
    • 书籍推荐
行业新闻
  1. 首页
  2. 实验动物资讯
  3. 行业新闻
科学家研发虚拟心脏 为心脏缺陷患者带来新希望
更新时间:2013-01-24, 来源:-776

来源:搜狐科学    

据国外媒体报道,英国研究人员使用最尖端技术建立了一个先进的矫正绵羊心脏的解剖学计算机模型。科学家以2D成像技术对一组非常薄的心脏切片进行成像再通过计算机程序转换成3D模型。

模型重建还包括心脏组织的复杂纤维结构以及心脏的上部腔室心房。该模型还考虑到心脏不同心房区域的电活动信息,并将它们纳入模型中。然后,这个虚拟心脏就可被用来调查心房纤维颤动的情况。

尽管对房颤发病原因的了解很少,但他们发现整个心脏组织各区域电活动的差异是房颤产生的关键。

电活动最大差异性体现在肺静脉和左心房,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肺静脉区是不规则心跳的常见源头。科学家们还发现,心脏纤维结构在房颤的发展中起到很大作用。沿心脏纤维传导的电波是各种方向的,被称为各向异性。相比肺静脉区域的复杂结构,左心房的纤维结构更有组织。出现在左心房和肺静脉区域间交界处的突然变化,似乎有助于促进房颤的发展。

研究人员称,这项研究首次确认了电异质性和纤维结构在房颤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独立作用。在以前,分开研究这两者的作用是不可能的,但通过电脑构建的模型,他们发现电异质性和纤维结构两者都要在房颤的治疗中被考虑到。

 

上一条:Cell子刊:关键代谢酶插手先天免疫
下一条:美国干细胞研究陷入“死亡谷”
友情链接

科技部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政务服务网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库

中国实验动物协会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 邮编6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