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 首页
  • 实验动物资讯
    • 通知公告
    • 行业新闻
    • 行业知识
  • 实验动物管理
    • 政策法规
    • 质量标准
    • 许可证查询
    • 质量合格证
    • 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
    • 资料下载
  • 实验动物产业
    • 产品供应与技术服务
    • 产品与服务需求
    • 机构与企业
  • 实验动物专家
    • 国家专家
    • 省外专家
    • 省内专家
  • 平台共建单位
有效许可证
机构与企业
产品供应与服务信息
专家人数
  • 实验动物资讯

  • 通知公告
  • 行业新闻
  • 行业知识
    • 实验技术
    • 饲养技术
    • 书籍推荐
行业新闻
  1. 首页
  2. 实验动物资讯
  3. 行业新闻
中国科学家建立埃博拉病毒危险性预测预警新方法
更新时间:2015-05-26, 来源:-1368

 来源:中国医学科学院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Cell Research》(http://www.nature.com/cr/journal/vaop/ncurrent/full/cr201554a.html)刊登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攻关团队合作完成的“基于共变化网络预测埃博拉病毒的危险性”。    迄今仍肆虐于西非的埃博拉疫情是埃博拉出血热史上最严重的一次爆发。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截止2015年5月3日,全球埃博拉感染人数超2.6万,其中死亡人数接近1.1万。考虑到埃博拉病毒可能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国际公共卫生组织迫切需要一种方法,在疫情爆发早期评估病毒潜在的危险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团队蒋太交、程根宏和秦晓峰课题组通过分析历次爆发的埃博拉病毒全基因组序列数据,发现埃博拉基因组编码位点变化存在很强的协同性。通过构建共变化网络模型,研究者发现埃博拉共变化网络在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变化趋势。更重要的是,共变化网络结构变化同埃博拉病毒致死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意味着,未来在埃博拉疫情爆发早期,通过获取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并构建相应的网络模型,即可快速评估病毒潜在的危险性,从而为疫情防控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中心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与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共建,2014年正式成立,致力于聚焦重大疾病和现代医学研究中的关键瓶颈问题,进行系统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相结合的原创性和集成性攻关。目前共有正式员工30人,引进6位研究员,其中包括1位“国家千人”、1位“青年千人”、1位“国家杰出青年”,领衔承担了国家抗击埃博拉紧急药物研发的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课题,并积极与地方及周边高校和生物医药企业开展合作,努力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性系统转化医学研究机构和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培育基地。
上一条:第三届全国药检系统实验动物学术交流会在北京召开
下一条:中国实验灵长类养殖开发协会四届六次全体会员扩大会议暨深化行业发展转型研讨会在云南隆重召开
友情链接

科技部

四川省科学技术厅

四川政务服务网

中国实验动物信息网

国家实验动物资源库

中国实验动物协会

四川省农村科技发展中心主办 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11号 邮编610041